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家提倡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是大势所趋。中科禾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禾一)是位于甘井子区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自主研发的、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糖链植物疫苗为核心,推广农作物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致力于解决农作物抗病、抗逆等问题。
中科禾一董事长曹海龙表示,截至2023年年中,中科禾一销售总额已接近千万元,产品销售覆盖了全国14个省市,应用于40余种作物,并在农业领域推广了300万亩次,为农业产值增加了1.5亿元。与2017年至2021年的创业前期相比,中科禾一实现了从市场小范围实验性种植推广到产品规模化实际应用推广的巨大飞跃,业务迅速增长了4倍,并获得越来越多市场的认可。 滁州民生网
中科禾一的发展历程,是科研院所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曹海龙于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并留在大连化物所担任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糖链植物疫苗的研发工作。他认识到糖链植物疫苗的研究不能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必须走向市场。基于这一考虑,曹海龙开始思考如何将糖链植物疫苗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可应用的产品。当时正逢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8月,曹海龙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创业英雄汇》栏目,以强大的技术背景和基于技术优势的良好发展模式,成功获得了第一笔天使轮融资,正式启动了以糖链植物疫苗为核心的绿色集成防控技术推广,通过生物技术在绿色农业领域迅速崛起。 泰安新闻网
自2017年创业以来,中科禾一经历了成果转化和验证期、市场培育期,并逐渐进入快速成长期。2023年,中科禾一公司主要拓展植物疫苗、生物炭基肥和功能微生物三个领域。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糖链植物疫苗研究团队的技术力量,在原有系列产品基础上,公司新开发了线虫防治产品、抗病毒系列产品和肥料替代系列产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的生物炭研究团队合作,开拓了云南烟草市场;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生物菌剂研究团队深入合作,拓展了功能微生物合作。
回顾企业的成长,曹海龙表示,感谢大连市委市政府、甘井子区政府和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在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包括办公场所、政策扶持、认证帮助和业务支持等。这些支持不仅帮助公司快速成长,也让企业感受到国家对科技农业的温暖关怀。 重庆区县资讯网
一边坚持科研开发,一边坚持苦练内功。从大连出发,中科禾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远。目前,企业在新疆棉花市场、云南烟草市场、黑龙江北大荒大田作物市场等,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曹海龙表示,当前,生物农药发展已进入黄金期,他对未来很有信心。
从一个成果、一个项目,孵化成长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禾一是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甘井子区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成功孵化的企业之一。2020年投入运营,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校友资源优势和甘井子区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科创中心整合政产学研金介贸等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孵化场地、孵化资金、孵化团队、科技服务、产学研对接服务、创业培训等各类软硬件服务资源,发挥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1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至今,已经培育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辽宁省雏鹰企业12家、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入驻科技企业达到170余家,成为大连市科技孵化器的新兴力量。今年4月,科创中心顺利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化孵化器。科创中心总经理张忠伟表示,今年,科创中心入驻企业产值有望突破8亿元,纳税超2000万元。
起步于孵化器,但并不止步于科技企业孵化。据了解,科创中心目前全员获得技术经纪人中级职称,是大连拥有中级技术经纪人最多的机构。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建立企业与高校科技合作的桥梁,从2020年开始,科创中心探索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建立了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库,收集大连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近3000项,各类企业需求近500项。推动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合作,年合同额超千万元。张忠伟说:“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转移和扩散,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从7月份开始,我们走访全市重点企业,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与大连高校的专家进行对接,现在已经走访了70多家,进展不错。今年,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面向在连高校院所、企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及中试验证项目,都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政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手记
创新生态好,则创新活力足。良好的创新生态犹如肥沃之土,根植于沃土,科技创新之树才能枝繁叶茂。
科技创新是一个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系,只有充分完善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一系列链条,才能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流的创新生态。这种生态下,需要适宜的“气温”,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良好的生态中,“参天大树”和“灌木丛”“苔藓”共生,科技创新的“幼苗”茁壮成长。
建立科技招商服务体系、打造新型创新主体培育体系、提升科技创业孵化体系、优化科技人才培育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提升清单》为重要抓手,我市各级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在协同发力,共同构建和持续优化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大连实现高质量发展。